股民的这一年:从熊市煎熬到牛市逆转

   日期:2025-09-17     作者:7y900       评论:0    移动:http://gzxfg.cs-ej.cn/mobile/news/831.html
核心提示: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

9月24日,央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另外一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都是可以的。”潘功胜同时强调。

9月26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要求明显加大,对房地产市场首次提出要“止跌回稳”,同时提到“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加上降准降息等一系列密集的政策组合拳,市场情绪被彻底点燃,A股开启“绝地反弹”模式。

从9月24日到10月8日,沪指暴拉700点,最高涨至3489.8点创下两年半新高,6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30%。“9·24”行情以来,市场多项指标创下新纪录。其中,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单日涨幅均创历史新高,A股成交额也刷新多个历史记录,尤其是东方财富突破尘封近17年个股最高单日成交额。同时,开户数、游资活跃度等也成为行情“亮点”,其中,沪市投资者10月开户数为历史单月第三水平,第一和第二均发生在2015年2季度股市热度高峰,个人投资者为新增开户账户主力。A股的大涨还带来了股票型基金发行的明显回暖,9月份发行份额占比28.88%,10月份上升至45.50%,到了11月份占比则高达71.01%,是今年各月份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月,也是近12年来最高的一个月。回看今年1月、4月和6月,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都在10%以下。

图片

“银行板块”涨幅最大

2024年,哪些行业表现较好?截至12月30日,今年表现最好的行业是银行,其次是通信、非银金融。今年银行与通信板块累计上涨34.23%,非银金融累计上涨34.07%,家用电器累计上涨27.14%。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策预期带动顺周期板块爆发,非银金融涨幅位列第一,季度上涨41.67%;房地产、商贸零售紧随其后,分别上涨33.05%、31.20%。四季度在科技政策和内需政策预期推动下,商贸零售、电子、通信等板块表现较好。商贸零售板块整体市值较小,受政策预期影响较大,四季度累计上涨20.82%。科技方面,电子、计算机、通信板块分别上涨19.10%、15.70%、13.40%。30个中信一级行业几乎全线上涨。大部分的涨幅源于“9·24”新政之后市场情绪转暖的反弹所贡献。

银行历来是A股分红金额最高的板块。近期,银行股中期分红逐步进入实施阶段。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0日,9家银行已实施中期分红合计337.01亿元。还有14家银行中期分红待实施,涉及金额2242.97亿元。市场人士预计,2025年1月份银行股中期分红有望陆续发放,春节前有望到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0日,23家上市银行发布2024年中期现金分红计划,计划分红金额合计2579.98亿元。从分红金额来看,国有六大行中期分红金额均超百亿元,合计2048.23亿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邮储银行中期现金分红日期已定,等待实施。

国海证券表示,从历史回溯来看,银行股具有后周期特征,在逆周期政策加码、经济预期改善阶段表现较好。近两年来,高股息策略受到市场持续关注,其中长端利率下行是推动高股息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因素。银行股的高股息、低波动和稳健的经营风格,使其在市场震荡时期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尤其是在年底和年初,保险资金的增配预期更进一步强化了银行股的吸引力。

图片

展望:“2024是转折之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表示,2024年对A股而言无疑非常重要,也是股市预期转折之年。经历了长时间幅度较大的调整之后,股市的悲观预期和微观交易结构都得以“出清”,股票估值也出现了广泛的折价,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保守的心态。自9月24日以来,货币、财政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齐发力,股市触底强劲回升,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政策方向和力度均有力回应了市场的呼声和投资人的期待,推动投资人改善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更进取面向风险资产的心态,股市成交量创下了历史纪录,权重股、成长股、题材股接续表现,为2025年的行情推动打下基础。

尽管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A股将持续向好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