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炎热潮湿、多山地丘陵的气候与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唐德宗时期,容州(今广西容县一带)刺史韦丹就曾教当地百姓种植茶树。通过不断发展,岭南地区逐渐形成规模化茶园,茶叶加工与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唐代茶圣陆羽的专著《茶经》中,产茶区域被划分为8个产区,其中,岭南茶区所产之茶被陆羽称赞“味道偏好”。当时涌现出许多优秀名茶,如罗浮茶、韶州生黄茶、西乡研膏茶、西樵茶、春紫筍茶等。有人还将江南茶种引入岭南地区,结合当地云雾缭绕的自然条件推广种植,最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云雾茶。
唐咸通四年(863年),唐懿宗下诏曰:“如闻溪洞之间,悉籍岭北茶药,宜令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由此可见,唐代岭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已受到茶文化影响,茶叶贸易也形成一定规模。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载:“容州黄家洞有竹茶,叶如嫩竹,土人作饮,甚甘美。”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酷爱制茶饮用,说明岭南饮茶之风流传甚广。
唐时的广东地区不仅是茶产地,也是茶叶的主要销售地区,晚唐时期更成为国家茶税的重要来源区域,其茶叶税收在全国茶叶税收中占有一定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