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学生及家长朋友们:
当前,校外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但部分培训机构为吸引生源,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教育培训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帮助大家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防范消费风险,现发布如下提示:
PART 01 警惕常见消费“陷阱”
1.看清师资宣传:对宣称 “名师授课”“名校退休教师”“某某竞赛金牌教练” 的机构,要主动核实教师资质。可要求查看教师资格证、相关荣誉证书等原件,切勿轻信仅口头描述或模糊展示的师资信息。
2.警惕效果承诺:凡是作出 “保过线”“提分 XX 分”“签约上名校” 等绝对化承诺的,多为虚假宣传。培训效果受学生自身基础、学习态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存在 “百分百成功” 的保障。
3.核实机构实力:面对 “全国连锁”“学员超百万”“口碑第一” 等宣传时,要保持警惕。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注册信息,也可向已报名的学员了解真实情况,不要被虚假的规模和口碑迷惑。
4.莫信低价诱惑:“限时折扣”“报一年送三年”“预存费用享超低折扣” 等优惠活动,可能暗藏消费陷阱。部分机构以优惠为诱饵吸引预付费,后续可能出现课程缩水、师资更换甚至卷款跑路的情况。
PART 02 谨慎选择消费机构
1.查看资质手续: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查看其营业执照、办学许可等相关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所提供的培训项目。
2.谨慎签订合同:报名时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正式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培训内容、课时、费用、退费规则、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要求机构作出明确解释并写入合同,避免口头承诺。
3.留存相关证据:在消费过程中,要注意留存宣传资料、合同、缴费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生纠纷,这些都将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
PART 03 及时维护受损权益
若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及时采取以下措施维权:
1.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
2.协商不成的,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拨打12315、12345等热线举报;
3.涉及金额较大或协商、投诉无果的,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请广大学生及家长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共同抵制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校外培训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