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19/101542902(1).jpg" />
太白县旅游服务中心
盛夏时节,秦岭腹地的太白县层峦叠翠,平均19℃的清凉山风裹挟着草木芬芳扑面而来。在咀头镇塘口村见山民宿的观景露台上,来自西安的王女士端着一杯冰葡萄酒,一边品尝一边远眺鳌山美景。“住在这里,夜晚伴着松涛入眠,清晨被山雀唤醒,这种远离闹市喧嚣、拥抱大自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她不由得感慨道。
这样的场景,正是太白县以民宿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这个地处秦岭核心保护区的山区县,以“生态立县、特色富民”为战略支点,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招引、高品质运营、高质量融合、高水平共享,将绿水青山的“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高价值”,绘就一幅“景美民富产业兴”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规划引领 绘就民宿发展新蓝图
在太白县文旅局的规划展板上,《太白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格外醒目:以鳌山滑雪场为引擎的塘口村民宿集群、依托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的桃川集群、融合原生态风光的黄柏塬集群,以及承载乡村记忆的白云、梅湾村集群,如四颗明珠镶嵌在秦岭褶皱中。
“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民宿发展与44个村的乡村建设规划深度融合。”太白县文旅局局长介绍,近年来,县上通过整合航天资金、苏陕协作资金等,重点打造“民宿+冰雪运动”“民宿+红色研学”“民宿+非遗体验”等特色板块。
在塘口村,依托鳌山滑雪场的“冰雪经济”,村民陈爱花将自家老宅改造成“云尚花间”民宿,旺季时一房难求,年收入突破百万元。为破解“小散弱”困局,太白县创新推出“民宿贷”金融产品,58户群众通过这一“活水”获得1206万元贷款,撬动1.6亿元社会资本投入民宿建设。
招商提质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走进鹦鸽镇高码头村“太白竹苑”民宿,原木与夯土墙的巧妙结合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这座由原乡政府废弃办公用房改造的精品民宿,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参与农事体验项目。“我们引进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就是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太白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已落地的“里想森林”“山森有幸”等品牌民宿已成为行业标杆。
在招商过程中,太白县始终坚守生态红线。制定《太白县秦岭生态保护区民宿提升管理办法》,明确“不占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自然风貌”的准入底线,严把民宿准入条件和精品民宿评定标准。同时创新“评星定级”奖补机制,对五星、四星、三星民宿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补,激发经营主体提质升级的内生动力。
为优化营商环境,太白县推出“民宿开办一件事”专项服务,“一对一”跟踪开展证照办理工作,将民宿开办材料从29份精减至21份,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1天,并提供上门服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证,政府的服务就像春风一样贴心。”白云村民宿负责人拿着新办的营业执照高兴地说。
融合创新 构筑全域旅游生态圈
这几天,在梅湾村“梅林山居”民宿的体验工坊里,游客们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棉絮画制作。这种用彩色棉絮拼贴而成的艺术品,如今已成为太白民宿的“标配”伴手礼。“我们将非遗文化、知青情结、农耕文明深度融入民宿业态,让游客在‘住下来’的同时‘留下来’。”民宿管家王女士介绍,这里推出的“当地特色餐食”“农耕体验一日游”等项目,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秦岭文化的厚重底蕴。
在塘口村的鳌熹禾高山蔬菜观光园,游客可以采摘高山蓝莓、体验林下露营,晚上入住“万疏”民宿,品尝用太白贝母炖制的养生汤。这种“民宿+农业+康养”的模式,带动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林麝存栏量达5000头,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
为更好地提升群众体验感,太白县还建立民宿资源数据库,整合美团、携程等平台资源,实现“一键预订、全景展示”。同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高山蔬菜、药王茶、冰葡萄酒等115种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富民共享 编织增收致富幸福网
“我们这个民宿才试运行一个月,平均每天有四五千元收入,回头客特别多,其他村民看到这红火劲也都准备办民宿了。”走进咀头镇李家沟村的“泠枫山宿”,负责人张俊卿夫妻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如今,太白县民宿产业的“溢出效应”持续放大。全县80%的群众通过资产入股、就业创业、销售农特产品等方式融入产业链,100余名村民通过培训成为专业民宿管家,300余人在民宿及配套产业实现稳定就业。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达12个,其中3个村突破百万元,民宿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站在鳌山之巅俯瞰太白大地,鳞次栉比的民宿如繁星点缀在绿水青山间。从“望山兴叹”到“靠山吃山”,太白县用改革创新这个“法宝”书写的民宿故事,已成为新时代山区县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