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东城街道灌坝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门被轻轻推开,退伍军人罗渝浩手里拿着一叠创业计划书。“杨站长,我想搞种植业,来问问政策,怕踩了坑。”他话音刚落,灌坝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勇已递过一杯茶:“别慌,我们服务站就有防非咨询窗口,政策、专家对接、风险提醒,一条龙帮你捋清楚。”
退伍军人罗渝浩正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咨询投资创业政策。
这扇敞开的服务窗口,正是我区以党建统领“六维联动”,为退役军人筑牢金融安全屏障的生动缩影。
阵地建设:244个服务站织就“家门口的防护网”
“我们站在防非工作中主要负责风险监测预警、宣传教育引导、线索摸排报告、协同处置帮扶。”杨勇介绍:“我们发动退役军人骨干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分片包楼院,就像给社区装上‘千里眼’。”说话间,志愿者郑昭明带着《退役军人金融风险防范手册》匆匆出门——当天上午,他们要宣传防非知识。
在南川,像灌坝社区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共有244个。他们分布在全区各个村(社区),不仅承担着政策咨询、创业帮扶的职能,更成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前沿阵地。灌坝社区组建的九支分队,穿梭在小区楼院,把“防非”宣传册送到居民手中。在东街花园小区会客厅,郑昭明正用“南川农产品店铺骗术”的鲜活案例警示大家:“那些喊你下载App买虚拟商品的,多半是非法集资,莫去贪小便宜!”
退伍军人志愿者在小区会客厅宣传防非知识。
“这些阵地就建在退役军人身边,他们有疑问随时来,有线索马上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张强介绍,各站点建立的线索台账已累计移交可疑信息4条,成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前哨站”。
宣传培训:精准滴灌筑牢“思想防线”
7月25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区政府办工作人员汪雨涵正在开展防非专业培训,投影仪上“非法集资的三大特征”格外醒目。“安置过渡期、创业启动期、职业转换期,这三个阶段最容易被盯上。”他指着PPT提醒台下的退役军人,“遇到‘高收益理财’先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工作人员为退役军人讲解创业路上的“高收益”投资项目陷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这样的培训并非个例。我区早已形成“线上+线下”的宣传矩阵:街头电子屏滚动播放防诈标语;社区广场的咨询台前排着长队;微信群里每天推送“金融防坑指南”。针对退役军人特点,工作人员把枯燥的法条变成“创业场景剧”——讲解“低价购买农药”的陷阱时,就结合种植户的真实经历;提醒“投资理财”时,强调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远离高息诱惑。
“以前总觉得‘非法集资’离自己远,现在才知道,那些喊着‘稳赚不赔’的,都是盯着我们的血汗钱,你想要他的息,他想要你的本。”刚参加完培训的退伍军人李军感慨道。如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已融入退役安置、就业创业全流程,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已成了老兵们的“必修课”。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次防非培训中,驻南部队代表主动来到现场,带着学习成果回去为现役军人开展防非宣传。
示范引领:创业致富还得脚踏实地
7月28日,在南城街道林堡社区何兆平肉牛基地,退伍军人冯勇就攥着笔记本站在了牛棚旁。“何老兵,我这退伍费想投到养牛上,可总有人说有‘高息项目’,您帮我把把关?”何兆平擦了擦手上的草料,指着远处悠闲啃食的牛群笑着说:“你看这些牛,一天长不了三斤肉,钱哪能长得比牛还快?咱当兵的,就得信脚踏实地的理。”
“天上不会掉馅饼,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何兆平在肉牛养殖协会每月例会上,这句话总会被反复提起。这位既是市级劳模、又是成功创业者的退伍老兵,用自己的经历给90多名协会会员上着最生动的“防非宣传课”。
十年前,刚退伍的何兆平拒绝了“50万高息放贷”的诱惑,拿着退伍金建起牛棚。如今,他的牛场年收入稳定在30万左右,他任会长的肉牛养殖协会年产值达1.2亿,利润约3000万,14名退役军人会员跟着他踏实致富。“养牛人整天和牛打交道,社会经验少,最容易被盯上。”何兆平总在聚会上敲警钟,从“低价买草”的猫腻到“虚拟养殖投资”的陷阱,他把防诈知识揉进喂牛的日常里。
市级劳模何兆平带领退伍军人勤劳致富。
在南川,像何兆平这样的“领头雁”还有很多。他们带着战友们排查非法集资线索,在社区宣传中亮明“退役军人”身份,用当兵的实在感染身边人。正如何兆平所说,让勤劳致富成为退役军人最闪亮的名片,示范就是最好的宣传。
从牛棚边的叮咛,到服务站的守护,再到课堂上的警示,南川区正以“六维联动”的合力,为退役军人铺就一条安全的“返乡之路”。
据悉,我区正按市委金融办要求,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区县,探索打造党建统领“六维联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工作体系,充分聚合退役军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权益保障单位服务的特定群体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非工作体系,全力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守住群众“钱袋子”。(记者 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