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
有“两个半”在内蒙古
其中“一个半”在阿拉善盟
经过40多年治理
阿拉善盟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
前不久
阿拉善盟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
全面合龙
这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
犹如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城”

8月21日
内蒙古日报社特别策划的
《问沙——来自“三北”工程攻坚战一线的内蒙古报告》
大型全媒体报道
走进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
并邀请专家做客内蒙古日报社演播室
开启“问沙”收官之旅
直播点位:阿拉善右旗九棵树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
九棵树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之一,也是防止巴丹吉林沙漠东扩南移5个黄沙溢出带之一,治理区地处甘肃省民勤绿洲上风口,因此也是蒙甘地区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的重点区域。

项目区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41.83万亩,建立了15万亩的雅布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同时与民勤县签署跨区域联合防沙治沙合作框架协议,在统筹规划、技术交流、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有效加强区域生态治理,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东扩南移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守护民勤绿洲和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
直播点位:额济纳旗额济纳河片区人工种草项目区
额济纳河片区人工种草项目区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额很查干嘎查,是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战略、扎实推进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的关键战场。项目区地处生态极端脆弱的要冲地带,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额济纳河流域生态屏障的稳固与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面对降水量约为蒸发量100倍的极干旱气候,当地通过优选树种、调整栽种模式、优化浇灌养护技术等途径,在广袤沙地上种出一排排绿色。项目区的实施,不仅对改善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具有重要意义,更是阻隔沙漠扩张趋势、守护额济纳河绿洲生态安全、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
直播点位:内蒙古日报社演播室
从6月6日启动至今,内蒙古日报社已连续推出4场“问沙”行进式接力直播,足迹遍布内蒙古11个治沙现场,通过讲述各地防沙治沙的感人故事,深入探寻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背后的绿色密码。
本期直播特别邀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文明做客内蒙古日报社演播室,以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对内蒙古生态治理的深入洞察,为广大网友层层剖析、深度解读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攻坚进程中,内蒙古如何立足自身生态特点,探索出一条又一条蕴含着独特生态智慧的实践路径,以及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防治贡献的 “内蒙古方案”。
文案:李卓 李超然 陈杨
监制:孙一帆 于涛
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