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昊
“过去村里路难走、水难挑,种点茶叶都烂在地里。谁能想到,如今水泥路通到茶园边,山塘蓄水不用愁,屋顶光伏板还能挣电费钱!”76岁的村民陈大爷握着中国石化邵阳分公司(简称邵阳石油)驻村干部的手感慨。在湘西南的连绵群山中,邵阳石油以央企担当为笔,民生情怀为墨,在7个结对帮扶村绘就“产业造血、生态提质、教育筑基”的振兴图景。通过累计投入58.9万元无偿帮扶资金,企业先后完成村道硬化12公里、修缮灌溉山塘9座、培育脐橙种植等民生项目12项,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数字,恰是新时代央企扎根乡土、践行使命的最生动注脚。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邵阳石油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公司党委与帮扶村党支部建立联学共建机制,通过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宣讲等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山乡落地生根。在绥宁县庙湾村,修缮后的党员活动中心陈列着300余册党建书籍,“红色文化墙”记录着村庄蝶变;党员带头参与的“环境整治日”活动中,村民李婶感慨:“每月清扫街道后,连娃娃们都学会了垃圾入筐。”通过42次矛盾调解和19场惠民服务,让“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逐渐成为乡村治理新常态。
基建先行:打通乡村发展“快车道”
面对“行路难、用水难”的民生痛点,邵阳石油实施“一村一策”精准破题:在邵阳县新亭村,维修2处山塘、新建1处备用水源,300亩“望天田”变身高产田;为邵东市马鞍塘村修建500米茶园道路,茶叶运输成本直降三成;隆回县七里村5处水塘加固后,300米“生命渠”滋养着200户人家。武冈市司马冲社区200立方米滑坡淤泥清理工程消除隐患,洞口县东风村2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夜路,赵大爷笑言:“现在晚饭后能散步,夜里走山路再不用提心吊胆!”
产业造血: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
深谙“输血更要造血”的道理,邵阳石油打造“基建+产业”双驱模式。新宁县长铺村500亩脐橙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带动50人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新亭村拆除42间空心房建设光伏电站,村集体收入从10万元跃至20.21万元;邵阳县公屋村2千米自来水管网改造后,村民们迎来红薯深加工项目,村民周叔捧着新制的红薯粉说:“自来水通到家,红薯还能加工卖高价,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通过消费帮扶采购茶叶、大米等农产品1.57万元,“山货出湘”之路越走越宽。
教育赋能:点亮乡村未来“希望灯”
“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为帮扶共识。邵阳石油连续两年向邵东市水东江镇捐赠2万元教育基金,120名困难学子得以继续学业;绥宁县庙湾村“石化助学”活动捐赠图书500册、文具200套,新建的篮球场上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村小迎来志愿者开设的9场安全课堂。“现在娃娃们过马路知道左右看,还会教爷爷奶奶用电安全。”村小教师王老师欣慰地说道。从添置教学器材到修建运动场地,教育的星火正在山乡燎原。
从修路引水到产业兴农,从党建共建到教育帮扶,邵阳石油以央企担当践行“乡村振兴国之大者”。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输血+造血”帮扶模式,助力帮扶村走稳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邵阳地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石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