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参观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时声称,如果台海问题爆发冲突,英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做好准备参战。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舆论热议。作为一个距离台海万里之遥的国家,英国为何释放如此强硬的信号?
其军事力量是否具备实际能力干涉台海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耐人寻味。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约翰·希利表示,英国军队在必要时将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以应对台海地区可能的战争升级。
他认为,印太地区的“战争风险”正在上升,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是“威胁”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参加“护身军刀-2025”多国军演,其部署显然意在向中国传递信号。
然而,英国的军事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其强硬表态?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目前仅搭载了19架F-35B隐形战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战机的维护问题频发,此前一架因故障在印度机场滞留一个半月。
此外,英国皇家海军近年来因预算削减,现代化进程受限,其整体战斗力与冷战时期相比已大幅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目前,中国已拥有三艘航母,其中的电磁弹射技术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055型万吨驱逐舰、、054A/B护卫舰等组成的现代化舰队,已具备强大的区域防御能力。
如果英国航母战斗群试图介入台海冲突,面对中国海军的综合实力,其胜算微乎其微。
英国的强硬表态还让人联想到1949年的紫石英号事件。当时,英国紫石英号巡洋舰试图强行穿越中国长江,却遭到解放军炮击,最终被迫撤退。
这一事件不仅象征着中国主权意识的觉醒,也对中英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英国若试图重演历史,恐怕将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从国际法角度看,台海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英国的军事介入显然缺乏正当性。
英国若执意插手台海问题,不仅可能进一步恶化中英关系,还会加剧地区问题的紧张。
更重要的是,英国的介入是否真正符合其国家利益?这一点值得深思。
“护身军刀-2025”演习虽然汇集了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在内的多国舰艇,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象征性展示”。
英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彰显其在印太地区的存在感,但在军事力量与战略利益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更像是政治作秀,而非实际威慑。
英国国防大臣的表态看似强硬,但背后却是战略目标的模糊与军事能力的不足。台海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将面临中国的坚决反制。
历史已经证明,挑战中国主权的行为注定徒劳无功。英国若想在印太地区重新塑造影响力,或许该先想清楚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