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出海就不能不提东南亚市场,而东南亚市场目前最为耀光的就是越南。在越南身上很多人说看到了二十年前高速增长朝气蓬勃的中国影子。
在全球深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受挫的背景下,越南是为数不多实现经济强劲复苏的地区之一:2022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02%,2023年略有下滑只有5.1%,2024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又恢复到7.4%,这样的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也不多见。
美国ITI(信息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全球和亚洲政策的副主席 Naomi Wilson 认为,目前是越南吸引科技投资的绝佳时机。她指出,越南具备地理优势、丰富劳动力资源及广阔市场潜力,吸引了Meta、等跨国巨头的关注。Meta 表示将持续加码越南市场,推动创新产品与增长机会。SpaceX 宣布计划对越投资15亿美元,尽管具体时间和目标尚未披露。Google 考虑在胡志明市附近建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这并非完全是地缘因素产生的投资行为,越南更为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在东南亚较为靠前的平价购买力,才是持续吸引外资“送钱、送技术、送人”的关键。越南的人口结构呈现金字塔型,中位数年龄34岁,2023年越南20-34岁人口占比为23%,整体较为年轻化,结构优,处人口红利期。截至2023年,越南人均GDP为4284美元,在东南亚排第六。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越南人均GDP1.44万美元,位居东南亚第三,仅次于印尼(4.4万亿美元)和泰国(1.6万亿美元)
根据越南邮政公司的统计数据,自2023年3月以来,平均每天有400万到500万单订单从中国运送到越南,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据《2024年东南亚电商报告》,去年,越南电商GMV同比增幅分别为52.9%,超过了菲律宾。在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期间,国产化妆品菲鹿儿、完美日记、珂拉琪、滋色和橘朵5个品牌共售出520万件产品,收入达到6255亿越南盾。
所以在越南到处都是“增长神话”这并不假,想要全球布局或者寻找下一个新兴市场增长点的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国内的经济大家冷暖自知,可能有做的还不错的但整体上较差,所以“资产负债表理论”“失去三十年”的说法才比较流行,而越南被不少人看作“二十年的中国”,怎么选好像不是一个特别难的选择。以至于有人说:“在越南,钱就像躺在街上”。
实际上还真不是,省流版来说就是“机会很多,陷阱也不少”,适合来越南的企业大多早就来了,现在才来的话,成本高企又会面临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竞争压力,那为何还有很多企业要去?我们来分析一下。
01 越南对“转口贸易”要求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说法,越南经济能起来靠的是做中国的转口贸易,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单纯的转口贸易把“货物洗澡换皮”早在2019年就被越南方面叫停暂缓了。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很多中国企业为了避免高关税而将货物经越南周转,再从越南出口。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去年曾严重警告过越南。越南高层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为了避免越美之间产生贸易冲突,越南在进出口原产地确认方面屡屡调整规。
越南海关总局海关管理监察局代局长欧英俊称,原产地欺诈、伪造危机较高的商品有15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纺织品成衣、皮革鞋业和手袋;电脑;电子产品和其零部件;家用电器和其零部件;铝和铝制品;钢铁和钢铁制品;木材和木制品。
这是在针对谁不言而喻,但越南确实又在做“转口贸易”,只不过这个转口是初步加工组装后的转口,比如满足越南要求最低30%的本地化率。有数据可以证明,今年前11个月243.1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中,越南内资企业的贡献率为负——不仅没有实现顺差,反而出现了221.7亿美元的逆差。而越南外资企业却贡献了464.8亿美元的顺差,这就是越南对外贸易的现状。
今年前11个月,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854亿美元,占据越南进出口商品总金额的比例为25.9%。其中,越南从中国进口1302亿美元,向中国出口552亿美元的商品。越南在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中“逆差金额高达750亿美元,而且同比暴涨了67.7%”,金额与增速都创新高了。
但你要说越南做转口只是靠中国那也不是,今年前11个月,越南在和韩国的贸易中“逆差金额达277亿美元”,增长5.2%。韩国对于越南的投资建设是全方位的,一度占据越南GDP的20%左右,所以韩货也在越南遍地都是。
02 来越南并不是因为成本最低,而是为了新的机会
以前大众对于越南的印象就是年轻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会成本低。过去或许成立,现在已经不是了,出海越南的企业基本也知道这一点。
第一,越南工资已经不低了,且用工缺口较大,涨工资比较普遍。据在越企业综合统计,越南工人月薪大约在3000元一个月(包括社保和2小时加班费),而在中国惠州的工厂里,工人平均工资约为3800-4000元。而对于有一定学历或专业技能的办公室职员(白领阶层),工资则更高,月薪在4500元左右。
在许多工厂,70%的工人年龄在18-30岁之间,平均年龄25岁。年轻当然很好,但越南年轻人几乎不存钱,动辄离职,培养成本比国内高20—30%。更要命的是偏技术工种缺口比较大。比如半导体方面越南每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15万,现在越南只能提供50%的人员供给,缺口高达7万,而且半导体工程师培养周期在3—5年,因此导致经常出现高薪互相挖墙脚的乱象,被动涨薪的情况普遍且不可控。
所以,现在据说也有一部分有技术能力的中国人去越南打工,工资水平参照国内,还没那么卷。
第二,越南综合成本可能跟国内差不多,甚至略高一点。国际劳工组织(ILO)报告显示,越南的制造业工人平均培训时间比中国高出30%,导致初期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Viettonkin)。根据《越南物流市场报告2023》,越南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远高于中国的14% (Vietnam Briefing)。这种高昂的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大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投入。
2023年,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环保法规和能源政策,这使得企业的合规成本大幅上升。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和麦肯锡的研究,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5%-10%,对其长期投资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 (Vietnam Briefing)。
根据越南外商投资局2023年的数据,约60%的外资企业表示,他们的实际运营成本比最初预期高出10%-20% (Viettonkin)。
越南如今并不是什么产业都接,什么企业都要的。现在环保、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被优先挑选,传统的服装加工等较简单的产业开始被排斥,生产型外资企业投资越大他们反而越不要。而且,工厂的消防、环保要求也越来越多,若想符合越南政府的要求,在这些环节投入的资金并不低。
三年前,中企泉峰集团在越南建立了一个小型制造基地,以绕过从中国本土工厂向美国发货的高达25%的关税降低成本 。这家中国电动工具和户外动力设备制造商有约三分之二的业务来自美国,越南新工厂年产量达150万件。
泉峰集团负责人表示,“总体而言,(在越南生产的)成本比中国高出约7%”。越南的工具制造供应链与中国相比也较为滞后,且每个省的投资规则都各不相同,这让外国企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再看一步”。
越南虽然GDP增长不错,但通胀也一直比较吓人,最近两年基本能达到3.5%-4%,而今年6月的数据,CPI同比增长4.34%。所以说各类成本都在增加,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都在上升,客观上资源规模和供应链能力差,逐渐挤压掉“搬去越南的优势”。
第三,企业仍然选择越南的理由是低关税和市场。中国工厂搬家去越南,我们把要素拆开,可以分为两种成本,第一种是制造成本,这个成本中,包含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或中间件的成本等。第二种是关税优势,就是美国从中国进口关税高,从越南进口关税低。
现在来看,第一种成本相比中国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而且已经出现了劣势,甚至比中国制造成本高了10-20%。能够支撑中国企业去越南建厂的原因,也就是第二种:关税优势了。特朗普如果上台,按照他现在所说,会继续增加进口关税,贸易战还要继续加码,现在看来特朗普大概率要对越南至少加征10%关税,他要的是制造业回流而不是更多更低价商品。
再来说说越南市场问题,现在国内媒体一说就是越南人口结构更为年轻,收入增长快消费市场相当于我们二十年前。人口更为年轻不假,但是越南刚刚经历房产泡沫,买房压力并不小,东亚国家普通有的鸡娃现象在这里也有,留给消费市场的空间有多大并不好说。而且在过去二三十年,越南消费市场基本上由日韩品牌把持,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渠道和生态,中企杀入并不存在“嘎嘎乱杀”的情况。
但问题是目前低关税和大市场的吸引力还在,如果不来往哪寻找这么大的增量呢?就像印度市场大家都知道“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但每年仍然会有百亿美元的外资涌入,因为踏空错过比亏损更可怕,亏损可以弥补,踏空几乎不可能,这也是国内企业蜂拥而至的现实逻辑。
那么,哪些企业会更有机会跑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