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一周敏感信息速递》,专业服务于关心房地产的人,每周关键消息解读,助力大家看清市场、看懂趋势、知己知彼。
-本周敏感信息速递关键内容-
进入三季度,行业整体趋势不变,头部房企迎来今年第二轮组织架构调整,核心聚焦收缩,组织扁平化,强调效率与效益。
1、万科撤销所有区域公司,由总部直管城市公司
近日,万科将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新一轮大变革,撤销所有区域公司,变成“总部-片区总公司”两级管控。这也意味着,万科的管控模式将从原先的3级管控转向2.5级管控。
未来,万科北京、华东、华中、南方、西南这5个区域公司将会被撤销,降级为与东北、西北相同的片区总公司,原先在区域平台上的部分职能会被收回到集团本部,比如采购,下辖的城市公司也将会继续合并精简。
2、华润组织变革:弱化大区平台职能,强化总部对关键业务集中管控
首先,住宅开发业务大区层级的投资、营销、设计、成本、工程、财务等核心职能全部取消,相关权限收归总部或下沉至城市公司,弱化大区平台;商业综合开发建设部门保留在区域。其次,管控模式迎来调整,20大城市总直接向集团总部汇报。
【点评】华润置地近期的组织架构调整“静悄悄”,调整的内容换汤不换药,聚焦于弱化大区平台职能、强化总部与城市公司直管模式。去掉中间层。
复盘多家房企的组织架构调整,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行业调整带来的业绩持续下滑;二是没有那么多项目了;三是一些不好的区域被放弃了。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3、万科融资策略越来越像城投公司,公开市场刚兑,银行贷款展期
作为一家地产公司,万科从今年2月份开始,公开债券的到期兑付基本离不开深铁的帮助。
【点评】万科的这种操作特别像当下的城投公司,信用状况割裂的,A面是公开市场债券的刚兑,B面是银行贷款这类非标融资的展期或延期,全靠有形的手进行管控,主打公开市场不爆雷。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4、随着进入三季度,中海再度发力,大举补仓一二线城市,剑指利润
7月24日,在上海六批次土拍中,中海一共报名了5宗地块,最终成功拿下静安东斯文里、普陀真如两宗TOD地块,总金额118.88亿元。
【点评】从去年上海领邸玖序/玖章“五开五罄”劲销282亿,到今年中海云邸玖章三开三罄,中海在上海保持着高频推盘节奏。这次斥资119亿强势补仓后,中海地产将持续在上海市中心的深耕战略。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5、华润在深圳、青岛获取成片用地,行业底部或是换取大项目的良机
日前,深圳当前最大的旧改之一沙井大街片区旧改公示了草案,这个规划容积高达477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沙井海岸城、4个南山华润城的超级巨无霸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据悉,项目将由华润置地统筹操盘,采用"拆建+古墟保护"的创新模式。
另一边,7月中旬,华润置地与青岛地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打造青岛TOD一号工程,项目位于李沧区的青岛北站片区,地处市区几何中心,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项目规划建设集文化场馆、创意产业办公、主题商业、活力公共空间于一体的设计产业新生态圈。
【点评】行业底部,央企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牵手地方政府共同开发大项目,一方面可以低成本补充土地储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解决了投资开发问题。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6、保利取代中海,成为今年一线城市之中销售最好的企业
今年上半年,保成为一线城市中卖得最好的房企。
【点评】保利发展上半年的业绩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上海市场份额的成功抢夺。去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在上海的业绩仅有约125亿,今年上半年这数字翻了一倍,超过250亿。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7、中海北京新项目形成“豪宅+刚需”组合,北京楼市正呈现哑铃型
当下的京城楼市,正呈现出愈加明显的哑铃状。一方面,顶豪的稀缺性让高净值人群一出手,只买最贵、最大的房子,导致上半年单平米价格10万+的项目,几乎全部表现亮眼。另一方面,对刚需购房者而言,相比地段,似乎到位的价格加上好房子基因,才是撬动其置业的最大动力。定位刚改且总价便宜的一些项目,同样表现不俗。
于是,中海北京新项目——中海西黄村住宅项目,在产品上就形成了豪宅+刚需的错位组合......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8、瑞安或与陆家嘴集团合作,共同改造浦东三林老街逾800亩地块
近期,据了解,三林老街的改造项目将由瑞安、陆家嘴集团与三林镇的三方共同完成。
【点评】结合新天地、瑞虹天地、蟠龙天地等成功经验,三林老街的未来令人期待。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9、施罗德与西子国际设立30亿私募房地产基金,“抄底”中国房地产
7月25日,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资本旗下房地产投资部门与浙江实力企业西子国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股权投资平台,并宣布联合发起总规模约3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计划。双方此次合作,将专注于长三角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优质写字楼,以及消费类基础设施(如老旧商场、物流仓储升级、新型社区商业等)投资机会。
【点评】结合近期的国资资本动态来看,资本回流中国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大部分机构已经开始启动前期工作,更多信号值得持续关注。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10、海土拍一日诞生“三地王”,继续走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上周,上海8宗土地拍出3块地王,让全国房地产都跟着沸腾了一把。徐汇风貌地块,更以超20万元/平方米的成交楼板价,刷新全国土地单价地王的同时刷新了大家对地价的认知。但也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被所谓的“地王”冲热头脑,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更多解读我们在昨天的文章里有详细讨论,可以跳转查看。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11、民生宏观:年中政策转向必要性不大,但仍可期待增量储备政策
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似乎比往年更“稳”,在国际经贸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虽然短期政策加码的紧迫性不高,一些增量政策储备的线索仍有望浮出水面。中国GDP对美国的比重重拾回升之势,同时上半年5.3%的增速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5.0%、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难度不大,因此年中政策转向的必要性不大。
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12、广发证券:从企业土储质量看,建发、滨江、华润新货占比最高
【点评】卖不掉的房子,该坚决去库存就坚决去库存,不怕被别人说做空市场;该果断拿地的时候就果断拿地,不见得一定囿于一线城市......更多详细分析,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查看。
房企投资怎么选?房企融资怎么办?去不掉的库存又该如何操作?行业实情是什么?想要打破信息差?请购买《一周敏感信息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