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矿区小南坑小学探索路,助学生叩开名著阅读之门
2025-08-19IP属地 湖北0

案例背景

《西游记》是五年级下册教材“快乐读书吧”向学生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阅读这本书不同于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也不同于浏览娱乐消遣类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深入其中,仔细品读领悟。如何让五年级学生读懂读透这本古典名著?如何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叩开名著阅读之大门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话题。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的要求。我以《西游记》教学为例,尝试了任务驱动引领,交流分享得法,开启名著阅读之旅。

案例描述

由于古典名著的篇幅都比较长,学生可能会对厚厚的一本书“望而生畏”,因此,阅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画面来创设情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我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布置难度适中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顺利达到阅读目标。本次整本书阅读,我一共设计了以下四个任务:

任务一:理顺脉络,绘制西游路线图。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讲述的是唐朝和尚玄奘法师受唐王李世民的委托,在徒弟三人的保护下一路西行,求取真经的故事。整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学生初读时容易出现人物混淆、情节错乱的情况,只有借助直观的视觉任务,将阅读成果可视化,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西游记》共有一百回,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的内容描写了取经的经过,可指导学生采用浏览法完成“任务一”,圈画出每一个到达的地方,用图表绘制出西游路线,厘清各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使取经的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19/101532352.jpg" />

任务二:走近西游,感知人物形象。

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绘制了取经路线轨迹图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探寻每一个人物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完成,重点聚焦描写人物的典型细节,进行“人物采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比如孙悟空的嫉恶如仇、本领高强;唐僧的意志坚定、目标远大;猪八戒的粗中有细、有趣幽默;沙和尚的至死不渝、忠于职守。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都为最后成功取得真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三:讲述故事,内化故事情节。

《西游记》的影视剧孩子们喜闻乐见,很多学生对其中的情节如数家珍。在读过整本书后,组织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一讲,相机为学生搭建深化阅读、丰富体悟、积极表达的平台,同时在听他人讲述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

任务四:深入研读,领悟其中道理。

任何一本书的阅读,归根结底都要为学生真实生活服务,因此整本书阅读不能始终局限在书本的内容和人物身上,而要迁移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基于此,我继续延续统整性话题:要求学生围绕“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取得真经?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引导学生可以采用前后关联的方法,在回顾和对比中探秘师徒取经成功的因素。

每个任务用时一星期,每个星期最后一天的活动课,用来检验阅读成果。这四个任务呈现递进式的发展趋势。通过分阶段、限时间、定任务,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任务中,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读完整本书,获得实实在在的读书收获。

案例分析

读书交流是整本书阅读的外显,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有利于学生从同伴中获得更多的读书经验。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画作品,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表演课本剧等,形成阅读特色,使学生获得更大的阅读动力。

在任务一“思维导图”展示课上,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同学合作完成的取经路线图,并做一个简短的汇报。如:“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了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途径五庄观、通天河、女儿国、盘丝洞等,终于来到了西天大雷音寺。”还有的小组在地点配上插图,图文并茂,思路清晰。这样一幅西行路线图不仅成为整本《西游记》线索的浓缩,更成为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印证。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19/101532622.jpg" />

《西游记》的人物性格特点鲜明,颇受孩子们喜欢。为了展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人物特点分析”展示每个人的特点,下面是孩子们的作品:在“任务二”的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我介绍”,学生发现除了品析唐僧师徒四个熟悉的人物以外,还有牛魔王、大鹏怪、白骨精、蜘蛛精、玉兔精、金角、银角、青牛精等,妖魔鬼怪的形象也生动了起来,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就变得更为开阔了。

在任务三“故事会”分享课上,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比如 《三借芭蕉扇》,故事情节完整又生动,孩子们从“礼借”“ 逼借” “骗借”三个方面讲述,体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嫉恶如仇和有情有义。还有学生选取《大战红孩儿》的片段进行配音或者小组演绎,还有讲《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并将阅读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19/101533742.jpg" alt="" />

在任务四“讨论会”活动课上,学生先对“西天取经难,难在何处”做一分钟阐述,比如取经之难主要难在山高水长路途远、妖魔鬼怪屡作怪、团队频频起分歧、外界诱惑扰心志等,再展开讨论:取经如此之难,师徒四人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那他们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师生一起交流,如:自身强大——孙悟空是主力成员,具有超强的战斗力;领袖支撑——唐僧是精神支柱;学会合作——师徒四人紧密合作,有合作意识;善借外援——善于寻找各路神仙帮忙;坚定目标——取经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脚步不停——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正是这种种因素,师徒四人方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学生已经真正潜入书中开始深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任务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引擎”,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参与到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四个学习任务的展示交流,孩子们在趣味中收获知识,在良好的阅读体验中提升学科素养,重要的是爱上了名著,愿意去读名著,潜移默化中叩开了名著阅读的大门,为后续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提供了方法。

(网易山西 郗艳 贾婷茹 助编 丁语彤)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19/10153396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