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汕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晒”成效
2025-08-26IP属地 湖北2

自上海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后,近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并行动起来。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以及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等。

记者从汕头市商务局获悉,我市于2023年10月启动汕头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在全市确定8个社区为第一批建设试点社区。近日,第一批试点社区2025年上半年培育情况新鲜出炉,各社区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南滨社区:

“需求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居民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不仅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如何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这对社区管理者是个不小的考验。

位于汕头内海湾南岸的礐石街道南滨社区,辖区面积约1.19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住宅区,常住人口8500余人。这个新建成的社区地理优势独特,辖内有潮汕博物馆、高端酒店和“环宇天地”“潮博里”两个商业综合体,平日经常游客如云;但据了解,居民入住率最低时仅有一成左右。另外,社区目前尚未配套医院、卫生站等公共医疗设施,也未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场所。面对巨大的反差,怎样完善社区建设、丰富居民生活,让大家觉得既方便又幸福?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26/115942552.jpg" />

南滨社区开展爱心义诊活动

“自2022年5月社区成立以来,我们持续广泛发动辖内居民群众、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小区物业踊跃投身到社区治理进程中。”南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通过打造“南滨邻里汇”品牌,融入“熟人节”“文化节”“便民节”三个理念,如今“邻里相见都相识”,组织开展家门口的春晚、“粽”享端午DIY、中秋灯谜会、喜乐元宵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培育向善向上社会氛围;社区通过“便民节”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定期举办义医义诊、工会“送清凉”以及儿童书法、大学志愿规划等免费公益课堂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近年来,仅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就举办近50场。

值得一提的是,南滨社区还打造了濠江区首个规范化就业驿站,为辖内企业和群众搭建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形成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需要具备完善成熟的商业形态,但商家进驻社区也需考虑到消费人群及如何运作。“环宇天地”运营经理张先生表示,今后商场将加快引入潮汕特色鲜明的餐饮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记者在现场看到,首创汕头人文立体商街模式的“潮博里”项目融入了五行山墙、潮汕木雕、骑楼等元素,使游客能沉浸式地感受街区潮汕文化氛围,项目运营商介绍说目前整体招商率达30%,未来将与潮汕博物馆、潮汕文化公园共同组成南滨文旅中轴线。南滨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今后他们将加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形式,联动商家举办各种传承非遗、文化惠民等特色活动,增强社区影响力。

丹苑社区:

“化旧为新”提升生活质量

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金霞街道丹苑社区,商业十分发达但老旧小区多,常住人口有4500多人,流动人口逾2000人。因历史原因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如道路比较狭窄、缺乏停车位、没有养老机构等。对社区管理者来说,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需要面对的更多是解决停车难、居民楼加装电梯、增加绿地面积、缺乏公共卫生间等问题,利用地理优势“化旧为新”令社区焕发新光彩。

丹苑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泽凌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积极创新治理方式,如合理规划经营场所、规范商铺经营秩序、解决流动摊贩问题、加强环境卫生巡查等。“我们要求辖区内的各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单位加入社区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形成社区、企业和街道执法队三方的有效沟通机制,各网格每日定时巡逻,保证辖区经营消费良好环境。”陈泽凌说,社区持续完善辖区内的各项配套服务及后期维护工作,用心解决下水道堵塞、交通高峰期道路车流拥堵等问题,并为居民提供休闲、社交、娱乐等特色化的服务,提升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家政服务等的便利度,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gzxfg.cs-ej.cn/file/upload/202508/26/115942142.jpg" />

丹苑社区建立爱心驿站

依托商圈聚合政府、名企、租户等多方优质资源,搭建集“党建、业务、教育、文化、公益”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其中配备了培训室、读书角等;建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提供空调、充电设备、座椅、饮水机和急救药箱等,方便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避日躲雨,同时也方便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检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这些举措都切实提升了社区居民及职工群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小区道路比较狭窄,但居委会想方设法开发、利用好空间划线增加停车位,目前社区共有385个汽车停车位,仅今年就新增了40个。

市商务部门:

“近在咫尺”的便捷生活在许多社区已成为现实

想寄快递?“菜鸟驿站”就开在小区大门旁边;身体有些不舒服?下楼走路到社区医院只需几分钟,还可先和医生预约以节约时间;暑期里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无人看管?附近幼儿园开有托管班……记者走访发现,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从家出发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满足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场超市、早餐店、便利店、快递站点等,还有教育、医疗、娱乐、健身、养老、政务服务等配套。这种“近在咫尺”的便捷生活,在我市许多社区已经成为现实。

“根据《汕头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各试点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优化布局、完善设施、丰富业态、提升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亮点纷呈。”汕头市商务局市场规建科科长江宏介绍说。

——规划先行,优化生活圈布局。如潮阳区平东社区引导住宅和商业分离,盘活存量资源,补齐商业设施短板。民生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达100%。

——多元服务,打造幸福家园。如龙湖区金珠社区长者食堂升级营业,日均为30余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探索“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打造“党群服务超市”项目引入便利店、餐饮店、家政服务等业态,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通过“老年教育+文化养老+医养结合”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古墟焕新,激发商圈活力。如澄海区店市社区通过古墟活化利用带动周边商圈发展,积极引入养老、家政类服务企业,加大便民服务公共设施建设。

江宏表示,总的来说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有许多进展,如优化了布局与设施完善,各试点社区推动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各社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补齐商业设施短板;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各社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便利性和品质;另外创新与品牌化发展也有新亮点,各社区支持品牌企业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模式拓展业务,推动社区商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前期建设情况和经验,推动各区县各社区开展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争取在中心城区新增一批试点社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江宏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