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迎来产业密集创新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苏州凭借在该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独特优势,率先吹响冲锋号,坚持“规则先行、场景牵引、市场导向、技术保障、安全第一”发展方针,锚定“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标,着力推动自主创新、高端制造、能级提升,形成了产业端、应用端、服务端齐头并进的良好生态。
“低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期待今天的活动既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也重点研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颀表示,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与苏州工业园区一道抢抓低空发展机遇,并肩深耕这片“发展蓝海”,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在低空经济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
“在低空经济这片充满希望的‘新蓝海’中,新华日报深入一线,聚焦苏州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企业成长与优秀案例,讲好精彩故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社长包闻军说,新华日报社苏州分社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搭建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描绘更加壮丽的风景。
低空经济要看得见、飞得起,更要落得下、管得住。活动特别邀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学军作《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及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主题演讲,系统梳理了低空智能网联体系总体建设思路、深入剖析了风险管理中的合规边界、技术防控等核心问题,为业界拥抱“低空新赛道”指明了方向。
探索低空,不仅是技术的突破,还在于应用场景的深化落地。当天,《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研究》正式发布,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分享了目前低空经济在园区生产作业、公众服务、航空消费等多个领域的23个应用场景,并结合政务服务、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明确城市治理从“地面为主”向“空天地一体”升级、“仓到仓”货物短途速通、长三角“跨域联动线”等分阶段应用场景培育方向。
助力低空经济腾飞,离不开众多创新载体和创新主体的共同实践与探索。现场设置了项目路演环节,苏州工业园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贝壳找房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度风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艺涂登高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路演企业围绕载体建设、技术赋能、场景落地进行分享,展示低空经济的蓬勃脉动。
以贝壳找房为例,贝壳小区MR产品作为低空经济在民用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通过融合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加全景漫游补充,重构了传统看房模式,系统性解决了用户决策效率低、信息不对称、时空限制强等痛点。
当天还举行了圆桌对话环节,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马涛,东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扬,贝壳找房东部区域平台运营总经理高久融,上海高而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鸾,云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市场专家周全等专家学者、业内资深人士深度研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当前,苏州正全力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集聚低空产业链企业超500家(整机企业4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覆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全链条。到2026年,苏州目标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0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建成1—2个通用机场,开通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