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渡江沟又来水了!”7月30日,涡阳县西阳镇文庙村,种粮大户李建洲指着水流,声音里透着惊喜。
灌溉水源有保障,李建洲家60多亩玉米已浇了4遍水,“天花”(玉米雄穗)齐刷刷抽出,长势喜人。“墒情好,一点不耽误授粉,产量就有保障!”李建洲说。
“我们村的玉米,前后浇了三四遍水,你看这长势,都蹿到两米多高了!”站在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头,涡阳县西阳镇文庙村党总支书记康冬对丰收信心满满。
近段时间当地持续干旱,这里的玉米缘何能生机勃勃?记者跟随康冬走进田间,答案渐渐清晰——秘诀藏在汩汩流动的“翻水”里。
“沟塘井都不缺水,全靠‘翻水’,不用看老天脸色吃饭了!”村民黄学中正给玉米浇水。他口中的“翻水”,是村里抗旱的“法宝”:三级调引,层层接力——先将涡河水引入村中的青羊河,再引至各处沟塘,最后送达田间地头。
为确保“翻水”不断流,村里安排了两组共4名机手昼夜轮班,还有2名村干部轮流带班。
村民康士田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马力机械将青羊河水“翻”入渡江沟。而早在今年春季,文庙村就清淤疏浚了渡江沟、文沟,打造出4000多米的“沟中渠”“沟中井”,大大增加了蓄水量。
“沟里有水,机井也够用!”村民李玉琴抱着水管,半天就把自家6亩玉米地浇透了。
连日来,文庙村的田间地头,抽水机轰鸣,一排排喷枪将“甘霖”洒向茁壮的玉米苗。全村4000多亩玉米、大豆长势良好。
当前,涡阳县108.5万亩大豆、74.5万亩玉米正值生长关键期。面对持续高温带来的严峻挑战,该县全力抗旱保墒,已投入灌溉机械2.25万台套,累计灌溉面积251万亩次,力保秋粮稳产丰收。
(本报记者 任雷 本报通讯员 蒋庆章)